泛舟明湖

女墙倒影下寒空,树杪飞桥渡远虹。
历下人家十万户,秋来俱在雁声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明湖》是一首描绘秋天月夜下在大明湖泛舟的七言绝句,由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申涵光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济南大明湖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与文化追求。

诗中的“树杪飞桥渡远虹”描绘了秋高气爽之际,彩虹横跨在树梢之上的壮观景象。这里的“树杪”指的是树梢,而“飞桥”则形容彩虹如长虹般横贯天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动态美。这一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也反映了他善于用简洁有力的笔触捕捉瞬间之美的创作风格。

“秋来俱在雁声中”进一步衬托出季节变换带来的意境之美。秋天的到来,伴随着迁徙的大雁,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大雁南飞的声音与湖面上泛起的涟漪相互交织,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受,还展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力。

诗中多次提到的“女墙”和“历下亭”等元素,都是济南大明湖的重要景观。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城市文化的缩影,也是诗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通过对这些景观的描述,诗人不仅传递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也向世人展示了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文化角度来看,《泛舟明湖》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作品,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例如,诗中提及的“历下亭”、“铁公祠”等名胜古迹,均是济南的文化名片。这些景点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也成为了研究济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这些历史的见证,可以窥见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

《泛舟明湖》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更通过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情感。对于爱好文学、历史和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心灵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