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柳泉至彭城

黄流宜迅不宜缓,迅若激箭流乃安。遇隘缚虎束必急,宽则设险扬其澜。
古人岂不虑舟楫,不以小利遗大患。龙门底柱天所制,缕堤墩石人工殚。
力与水战始得画堤守,要使沙随水去为其难。有如吕梁百步洪,神禹不凿留巑岏。
何年任塞作平地,上流失险致弱单。一曲一直天意亦如此,务蓄全锐如飞翰。
譬若行三军,大将且桓桓。军令不专肃,所过皆凋残。
奈何黄流底,淤滞成高滩。前年丰沛过水处,今变沃壤家室完。
去年曹泛决未塞,浸及铜峄无遮阑。荡漾四五百里间,潴为大泽清不湍。
连朝迂折傍水走,但见青影浮岩峦。今朝挂帆三十里,杨柳披拂同蒲茌。
上堤试望河旧迹,绕城一线如蛇蟠。高于漫水八九尺,此不可掘,彼又何时乾。
圣人忧民切拯溺,上策善建防河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柳泉至彭城》是晚清著名学者、政治家、书法家康有为的一首诗,原题名为“自柳泉至彭城”。这首诗通过描绘从家乡到京城的旅程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与远方的复杂情感。康有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同时也流露出旅途艰辛的感受。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改革事业,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自柳泉至彭城》不仅是他对故乡与远方的深情表达,也是中国文学中对自然美景描绘的一篇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康有为在旅行中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在诗词创作上的深厚功底。

请注意: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差异的原因,康有为的作品可能无法直接对应到现代汉语诗歌的标准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