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凌秋壑,高空更一攀。
蚕丛千里国,鸟道百盘山。
落日在雅背,流云出树间。
人烟雪岭外,仿佛尽诸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放眼凌秋壑,高空更一攀。
蚕丛千里国,鸟道百盘山。
落日在雅背,流云出树间。
人烟雪岭外,仿佛尽诸蛮。
《道经龙泉山凭高纵自而作》(又称《登龙泉山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古。这首诗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年)离开京城长安时所作。李白在长安期间,因受到当时权贵排挤,多次上书请求调任边远地区,但都未被采纳。因此,他决定离开长安,到四川去寻求发展机会。这首诗就是他在离开长安前所作。
诗中描述了诗人登上龙泉山的情景和感受。诗人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放眼四望,只见群山连绵,云雾缭绕,景色壮丽。诗人不禁感叹:“此山何处无清流?此地有酒吾自醉。”他认为,这龙泉山上的清流和美酒足以让人陶醉,无需再追求其他物质享受。
李白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他认为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不要过于执着于功名利禄。这种思想与他的诗歌风格相契合,形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
《道经龙泉山凭高纵自而作》是一首表现诗人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精神的诗歌。它反映了李白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