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雪野望

远岫空蒙隐翠微,松杉深处鹤忘机。
乱云隔渚霏霏合,断霰惊风故故飞。
孤屿梅花香欲结,空山流水梦应稀。
自怜十载留都邑,回首家园怅已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微雪野望》是清朝左锡璇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生平
  • 左锡璇,字石林,号青霞道人,清代文学家、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词作品传世。
  1. 诗歌原文
  • 原文
    <<清>左锡璇 - 每日诗词 - 微雪野望>>
    “约建德蔡令游梅山晨起微雪,
    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
    不愁眼里无诗本,却要胸中有画师。
    已拚入城官长骂,留连风物得归迟。”
  1. 注释译文
  • 注释:约建德蔡令游梅山晨起微雪,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不愁眼里无诗本,却要胸中有画师。已拚入城官长骂,留连风物得归迟。
  • 译文:清晨与建德的县令一同前往梅山,天刚蒙蒙亮就起了微微的雪。野寺里残破的僧人在雪后出现,冻云和北归的大雁也同时出现。不必担心眼中没有诗歌可以写,而是需要心中有着作画的才能。既然已经准备进入城中,官员们可能会责怪我,那就留连欣赏这美景,多待一会儿再回家吧。
  1. 赏析评析
  • 赏析:《微雪野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描述早晨微雪中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冬日景色中,使人仿佛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感受到寒冷空气中的清新。
  • 评析: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不仅在语言表达上优美流畅,而且在意境营造上也独树一帜。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真挚感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1. 写作背景
  • 关于《微雪野望》的确切创作时间,目前没有直接的历史资料证明。但从诗中的“微雪”二字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应景之作,很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季节或节日背景下完成的。
  • 由于左锡璇生活在清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艺术追求对他的影响不言而喻。他的作品很可能受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的影响。

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以下一些补充知识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1. 文学价值:《微雪野望》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景物描写诗,它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种从自然美中汲取灵感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2. 历史背景影响: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对于理解这首古诗至关重要。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微雪野望》的创作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深刻影响。
  3. 艺术手法:在欣赏《微雪野望》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本身的美,还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和情感。例如,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微雪野望》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篇,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