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

榆高垂恶阴,竹劲秉坚质。
生物各有涯,盈虚莫可必。
省书感君意,临饭不能食。
道远苦风多,胡为独行役。
网罗满天地,群动何时息。
悲来如循环,音尘渺相隔。
焉得从长风,慰君肠似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是清朝诗人左锡璇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榆高垂恶阴,竹劲秉坚质。生物各有涯,盈虚莫可必。
    省书感君意,临饭不能食。道远苦风多,胡为独行役。
    网罗满天地,群动何时息。悲来如循环,音尘渺相隔。
    焉得从长风,慰君肠似结。

  2. 作者简介

  • 左锡璇,字芙江,阳湖人,清代诗人、书法家,有《碧梧红蕉馆诗》。左锡璇的诗作以抒情为主,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1. 作品解析
  • 意境描绘:《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抒发情感,榆树高大而阴沉,竹子坚韧而挺拔。这些自然元素不仅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象征着诗人面对人生的困境和孤独感时的态度。
  • 情感表达: 诗中的“榆高垂恶阴”,表达了环境的艰难和不公,而“竹劲秉坚质”则是对坚持和勇气的象征。诗人在表达对外界环境的不满时,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坚守内心的决心。
  • 主题探讨: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厚的思念和担忧。通过对朋友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希望朋友能够顺利归来的愿望。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 左锡璇生活在清朝晚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
  • 个人经历: 左锡璇本人也是一位经历丰富且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诗歌创作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 诗歌采用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语言,通过平实的描述展现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特点。
  • 意象运用: 诗中使用了“榆高垂恶阴,竹劲秉坚质”等意象,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不同元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传达: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友情和生活的深切感慨。
  1. 历史评价
  • 文学价值: 《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影响深远: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左锡璇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文人情怀的重要文献。

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后,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朝代的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从左锡璇的其他作品中寻找更多关于其人生哲学和个人情感的体现。最后,对于喜欢古典诗词的读者来说,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不仅能增加文化素养,还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酬外子凤阳道中寄书》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关怀的文学作品,也是左锡璇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反复阅读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