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霞偕若衡兄作

好穷奇绝境,特地上峰巅。
瀑响三秋雨,松含六代烟。
山多皆拱寺,江远欲浮天。
愁绝区中事,相留可判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栖霞偕若衡兄作》是清代诗人任瑗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任瑗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和情感寄托。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及时代背景
  • 作者介绍:任瑗,字若虚,号岱瞻,是清代的一位知名诗人和学者。
  • 时代背景:诗作创作于清代中叶,这一时期的文人多受传统文化影响,注重诗词的表达和审美追求。
  1. 诗歌原文及其翻译
  • 原文:好穷奇绝境,特地上峰巅。 瀑响三秋雨,松含六代烟。
  • 翻译:喜欢探寻奇特绝美的景致,特意登上高峰。瀑布的声音像是秋天的雨声,松树散发着六代人的烟云气息。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游栖霞偕若衡兄作》通过“好穷奇绝境,特地上峰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探索未知的勇气。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探险的热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
  • 历史与文化的融入:诗中的“山多皆拱寺”,“江远欲浮天”,暗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 情感表达:“愁绝区中事,相留可判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不舍。在自然美景的诱惑下,人们往往流连忘返,以至于产生了离别之苦。
  1. 艺术特点
  • 意象运用:诗中利用“瀑响三秋雨”,“松含六代烟”等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结合起来,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 语言特色:虽然语言简洁,但富有韵味,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壮阔。
  1. 文化意义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自然美和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思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以及历史文化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清代的一首著名古诗,《游栖霞偕若衡兄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游栖霞偕若衡兄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诗人的个人情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