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寻邓尉梅花不果回舟次镇江

江头买棹趁春回,万树空嗟邓尉梅。
未到铜坑看绰约,且凭铁瓮一徘徊。
鹤铭沙迹终难辨,羊石雄风尚可猜。
鸥鸟容吾亲浩荡,不妨盛世老樗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寻邓尉梅花不果回舟次镇江》是清代诗人光聪诚创作的一首七绝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买棹江头,欲前往观赏梅花的邓尉山寻找未能如愿,最终只能返回镇江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光聪诚,字存之,桐城人,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常寺丞等职。
  • 光聪诚的诗歌创作以五言绝句见长,他的诗集《间斋诗集》记录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与赞美。
  1. 诗中意境
  • 诗中的“江头买棹趁春回”,展现了诗人想要趁着春天的尾巴去赏梅的愿望和行动。
  • “万树空嗟邓尉梅”反映了诗人面对梅花时的无奈与遗憾,表达了对美好事物不能得见的哀伤情绪。
  1. 文化背景
  • 提到邓尉山,它是苏州府西南的一个地名,因邓禹而得名,邓禹曾是东汉开国名将,其隐居之地被后人传颂。
  1. 艺术特点
  •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空嗟”、“徘徊”等,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感受,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敬畏和向往。

《拟寻邓尉梅花不果回舟次镇江》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