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出峰山麓,苍茫夜色昏。
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
马迹穿林杪,河声迸闸门。
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
夜过峰山四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过峰山四闸》是清代诗人石韫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诗歌开头描绘了夜晚通过峰山四闸的景象。“路出峰山麓”设定了场景的位置,而“苍茫夜色昏”则形容了夜晚的朦胧与广阔,为后文的描写奠定了基础。《夜过峰山四闸》的原文如下:路出峰山麓,苍茫夜色昏。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马迹穿林杪,河声迸闸门。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景观之中。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微云常碍月”、“疏树不成村”等,形象地描绘了夜晚山峰与河流的宁静美。此外,“文襄遗爱远,舆诵至今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一种追忆与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歌的教化意义。
从历史背景来看,《夜过峰山四闸》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乾隆时期,那时的社会环境和文人墨客的生活环境与今天有着显著的区别。石韫玉作为一名进士出身的官员,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因此,研究这首诗作不仅能让我们感受到诗歌本身的美,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夜过峰山四闸》作为清代诗人石韫玉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才华,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