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
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
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
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是清代诗人向文焕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独到之处,而且在文学史和艺术表现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作品原文:
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
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
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创作背景:《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创作于清朝时期(约1690年前后),向文焕可能是一位隐居山林的文人,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宗教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朝末年的动荡不安有关,当时社会动乱频繁,许多士人选择归隐以避世。
作品主题:诗歌描绘了作者在秋日黄昏时分的所见所感,通过对霜草、香云、落叶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整齐,音调和谐。诗句之间通过平仄声调的搭配,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落叶点松阴”中的松阴暗喻着岁月的痕迹,增添了诗的艺术深度。
《访舫公不遇老僧同回》不仅是向文焕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他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