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访禅隐,萋萋霜草深。
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
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
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

【注释】

访舫公不遇:访指拜访,舫公即范公。不遇,未遇,未得见。老僧同回:老僧指老和尚。同,一起。回,回寺。

物外访禅隐:在自然之外寻求隐居的禅宗境界。物外,指超越尘世的物象之外,即超脱世俗。

萋萋霜草深:草木凋零,霜露已降,草丛中一片凄凉。萋萋,形容草木繁茂的样子。

香云沉佛阁:香气缭绕,仿佛云雾弥漫于佛阁之中。

落叶点松阴:落叶飘落在松树林中,形成斑驳的阴影。

木纳老僧性:木纳,形容性格沉稳、不张扬。老僧,对出家修行者的尊称。性,本性。

幽栖寒鸟心:隐居者心境如寒鸟,宁静而淡泊。

重门扃阗寂:重重门扉紧闭,寂静无声。扃,关上门。阗,形容寂静无声。

何处作孤寻:到哪里去寻找孤独的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在秋日访问一位高僧却未遇的诗。全诗以“访”字为线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人物心理,来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人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通过与老僧的相遇和交谈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开头两句写景。首句“访”,是动词,意思是访问;第二句“舫公不遇”,则是说诗人去拜访范公(名舫),但没有遇见他。这两句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诗人因有求见范公的愿望,于是来到范公所在的寺院,希望在那里得到范公的接见。然而,当他到达时,却未能见到范公。

中间四句写与老僧的对话。第三句“物外访禅隐”,表明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自然之外寻求隐居的禅宗境界,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第四句“萋萋霜草深”,则进一步描绘了他所处的环境:草木凋零,霜露已降,草丛中一片凄凉。

接下来两句“香云沉佛阁,落叶点松阴”,通过描写香云和落叶的景象,进一步渲染出寺院的清幽和静谧。最后两句“木纳老僧性,幽栖寒鸟心”,则是在与老僧的对话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他认为,老僧的性格沉稳、不张扬,如同一只栖息在寒风中的鸟儿,心境宁静而淡泊。

结尾两句“重门扃阗寂,何处作孤寻”,则是诗人在与老僧对话后的感受和思考。他感到深深的孤独和迷茫。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到哪里去寻找孤独的自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的描绘,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