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 雨花台

衰柳白门湾,潮打城还。小长干接大长干。歌板酒旗零落尽,剩有渔竿。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更无人处一凭栏。燕子斜阳来又去,如此江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衰败的杨柳围绕着建康城,潮水打着建康清凉山的石头,早成了个空城,只得寂寞的返回。城南有条名叫小长干的古巷,连接着大长干古巷,唱歌按节拍的鼓扳。酒旗到处飘扬,往日多么繁华。可如今已经零落尽了,只剩下垂钓的鱼竿。

六朝建都的南京,如今一片衰败荒寒,从前天花降落的地方,而今只留下空荡荡的坛台。独自一人在此处凭栏远眺。燕子在斜阳里翩翩飞舞,归来又飞去,江山却是依旧如此。

介绍


我不会作诗,但可以告诉你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炎。

关于”卖花声·雨花台”,这是南宋时期的一首词,出自于宋朝诗人张炎之手。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和人物活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在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人们踏着青石板路来到雨花台上欣赏那如烟似雾的花朵。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张炎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物的生活状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诗意与浪漫气息的时代之中。尽管我无法具体描述或提供图片等细节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首富有文学价值的宋词作品。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测,并非直接引用张炎本人的作品原文。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随时

注解

卖花声:词牌名,即“浪淘沙”。原唐时教坊曲名,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旧称聚宝门)外聚宝山上。相传梁云光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天雨花,故称雨花台。雨,降落。

白门湾:南京临江地方。白门,本古建康城的外门,后指代南京。

城:这里指古石头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

小长干、大长干:古代里巷名,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寒:荒凉。

燕子斜阳:化用刘禹锡《乌衣巷》诗意。原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近代词人谭献《箧中词》:“声可裂竹。”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真瑜《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如此江山!’有如千言万语凝成,饱含着作者对江山昨是今非的无限哀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