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夜

海外腊三度,灯前泪一挥。
死生俱异域,夷险本忘机。
夜寂风声厉,愁多酒力微。
家人应念我,头白尚征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州腊夜》是唐代诗人戎昱创作的一首五律。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除夕守岁时的情景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描写除夕守岁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诗中流露出的孤独和辛酸,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利用“雪”这一元素,不仅营造了寒冷的氛围,还暗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冷清。同时,“雪声偏傍竹”,以竹为伴,暗示了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家乡,渴望与亲人团聚的情感。
  • 艺术手法:全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如深夜与清晨、梦中与现实中)来强化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的无限向往。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到达桂州后的第二年岁暮,正值农历除夕。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法和家人团聚,只能独自面对漫长的漫漫长路,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桂州腊夜》不仅是一首表现诗人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唐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墨客普遍经历的生活写照。这首诗通过对节日夜晚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