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耆阇寺

黄叶声中蜡屐双,来寻初地背秋江。
穿蹊诘曲行香篆,隔树微茫见佛幢。
西笑人回尘堁梦,南朝僧老雪霜降。
六时钟磬三生路,趁听松关雨后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耆阇寺》是清代诗人朱景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耆阇寺的独特体验。以下将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朱景英,字幼芝,一字梅冶,晚号研北翁。他是清湖南武陵人,历任宁德知县、台湾鹿耳门同知及北路理番同知。工汉隶,纂修《沅州府志》,有《海东日札》、《畬经堂集》以及《研北诗馀》。他的文学成就颇为显赫,在清代诗人中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黄叶声中蜡屐双,来寻初地背秋江。
    穿蹊诘曲行香篆,隔树微茫见佛幢。
    西笑人回尘堁梦,南朝僧老雪霜降。
    六时钟磬三生路,趁听松关雨后淙。

  2. 诗句解析

  • 黄叶声中蜡屐双:描述了诗人穿着木屐行走在黄叶飘落的秋季江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行走时的感受。
  • 穿蹊诘曲行香篆:指诗人在曲折小路上行走,寻找着某种未知的事物或是某种神秘感。
  • 隔树微茫见佛幢:通过模糊的画面,传达了一种朦胧的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佛教文化的好奇。
  • 西笑人回尘堁梦:形容人在梦中被唤醒,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
  • 南朝僧老雪霜降:用“南朝”和“雪霜降”等意象,表达了对古刹历史的感慨,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 六时钟磬三生路:以钟磬声作为引子,象征着佛教中的三世轮回或修行之路。
  • 趁听松关雨后淙:描述了在雨后的松关寺内听到的清脆声音,可能是钟磬或其他乐器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1. 诗歌鉴赏:《过耆阇寺》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读者,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考。这首诗是对耆阇寺的一次心灵之旅,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寻。

《过耆阇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宗教意味的作品。通过对耆阇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命、时间和信仰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耆阇寺的一次访问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