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声中蜡屐双,来寻初地背秋江。
穿蹊诘曲行香篆,隔树微茫见佛幢。
西笑人回尘堁梦,南朝僧老雪霜降。
六时钟磬三生路,趁听松关雨后淙。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型,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做此类题目,考生要注重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来分析。

过耆阇寺:路过耆阇寺。耆阇寺是南朝梁萧衍所建。萧衍,字叔宝,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

黄叶声中蜡屐双,来寻初地背秋江。

穿蹊诘曲行香篆,隔树微茫见佛幢。

西笑人回尘堁梦,南朝僧老雪霜降。

六时钟磬三生路,趁听松关雨后淙。

“黄叶声”三句:在萧瑟的秋风里,诗人穿着一双木屐,来到耆阇寺的旧址,只见一片荒凉。“蜡屐”,用蜡涂抹过的木屐。

“穿蹊”二句:沿着崎岖小路行走,在树荫下,看到一尊佛像。“佛幢”,即佛牙。佛牙,即指释迦摩尼的真身。

“西笑”二句:诗人看到僧人,不禁想起了南朝梁武帝萧衍晚年,佞佛成性,竟下令砍伐名胜古迹,建造大像。萧衍晚年,迷信佛教,大兴土木,广建寺院,穷奢极欲。“南朝”,指南朝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僧老”,指僧侣年迈。“雪霜降”,指天冷了,雪纷纷而下,寒气逼人,说明萧衍晚年迷信佛教已经到了极点。

“六钟”二句:寺庙内敲着钟磐的声音,似乎在为往生者指引归途。“六钟”,古代寺庙中报时用的铜钟。“三生路”,佛家谓前生后世轮回之路。

“趁听”二句:趁着寺庙中的钟磬声,听着山间松树上传来的雨后潺潺水声。“松关”,即松林中的小道或小门。“雨后淙”,雨后山涧流水之声。

【答案】

《过耆阇寺》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首联写诗人在萧瑟的秋风吹拂下,来到了耆阇寺的旧址。颔联则描写了诗人在耆阇寺旧址上所见所感。颈联又写了诗人在耆阇寺的旧址上所看到的南朝梁武帝的故事。尾联写了诗人听了寺庙里的钟磬声,又听到了山间松树上的雨后潺潺水声。全诗以耆阇寺为线索,通过对耆阇寺旧址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