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撑何有,孤亭缚亦宜。
朅来倦投脚,小住醉支颐。
笋勿当蹊坼,花烦趁雨移。
嘱他勤汛扫,底为后游期。

【诗词】三月廿日邀同任伯卿施祓堂游曾氏园林归饮署斋即事 其五

【译文】

在片石支撑的亭子,孤亭被绳索束缚,

近来我厌倦了四处奔波,小住便醉卧在枕边。

竹笋不要长满道路,花开时不要趁雨移栽。

嘱咐他多打扫,为什么还要等我来游玩?

【注释】

三月廿日:三日二十天。

曾氏园:《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九收有《曾氏园》。《新唐书·方技传》:“刘禹锡尝为淮南支度使,治有名。后为苏州刺史,筑堤捍淮、海,以与濒海诸山为塘水。常游其上。……卒官,人思之。”《全唐诗》卷八百六十九作《和李苏州登曾氏园亭》。曾氏园,指曾令孜所建的园林。

禊(xì):古代风俗,在水滨举行的一种仪式,用兰薰沐浴除灾求福。

濯(zhuó):洗。

舣(yǐ):船靠岸。

署斋:公署中的书房。

即事:就眼前的事情而作。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苏州刺史期间。曾令孜是唐代后期权臣,恃宠擅权,骄横不法,诗中对之进行了抨击。诗人虽未明言,却处处流露出对其不满情绪。首句“片石撑何有”,写亭台楼阁,不过是一石而已;“孤亭缚亦宜”,说亭台楼阁,不过是一根绳索而已。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饱含讥讽意味。一个“撑”字、一个“缚”字,把亭台楼阁形容得如此微不足道,可见曾令孜权势之大,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朅来倦投脚”,是说近来自己感到厌倦,懒得再四处奔波了。这一句看似平常,但透露出诗人对权贵的厌恶,对自己清白的自豪。“小住醉支颐”,写自己因公务繁忙,不得不在任所停留数日。“支颐”,即支颐沉思,这里借“支颐”二字,写出了诗人勤政爱民的形象。“笋勿当蹊坼”(不要长到路中间),这是说竹笋长得太高,妨碍行人通行。“花烦趁雨移”,是说花朵盛开时,不宜马上移植,因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叮嘱”三句写曾令孜,说他应该勤于打扫,为何还要等我来游玩呢?这是说曾令孜应该勤于公务,不应只顾玩乐。最后四句,诗人用反诘的语气,对曾令孜的专权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