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卿示松石二歌读而善之续歌以广其意

叠石不厌小于拳,种松那计短于帚。云腴雾鬣即离间,具体依微露跟肘。
主人爱石兼爱松,心期海外留高踪。昨日辇石忽得意,一朝题品欹云峰。
乞松一株才及髀,便尔颠狂叫未已。谓是盘拿倔强姿,况与山骨争奇诡。
淋漓大作挥宣毫,巧规节目模嶕峣。松也石也得所遭,示我时复歌且谣。
上陈嵩少山头太华顶,中有窈窕仙关横侧之峰岭。
厥产物状苍以黝,天外飞来只俄顷。我读未竟意憬然,土宜材质均由天。
当其弃置甘濩落,何人物色披风烟。世事由来惑皮相,不则同声恣谯让。
拘墟笃时递相沿,齐物蒙庄每惆怅。如斯松石忽刮磨,主人一日三摩挲。
此间胜事何其多,君歌我还赓君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伯卿示松石二歌读而善之续歌以广其意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感遇》之一,作于开元十二年(724)至十三年之间。张九龄是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尤以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名句流传千古。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和深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受到友人伯卿展示的《松石二歌》启发后,对松树与石头的情感进行扩展,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感慨以及人生哲理的思索。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思考。通过比喻手法,作者将松树和石头的坚韧不屈与生命的短暂和世界的变迁相比较,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体现了张九龄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