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凉无极。傍西池渐浥,画屏猩色。怅倦旅、呼酒阑干,数不断唳鸿,远天如墨。乱叶流红,蓦惊散、鸳鸯踪迹。对飘烟暗烛,罨画古帘,悄然乡国。
绿窗已拼怨抑。又天涯树树,哀响搀入。便有约、重梦香丛,怕前地漂花,总凝愁碧。打尽枯荷,几曾减、秋塘波力。但赢得、镜棱泪点,断云共滴。
解连环 ·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连环·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该诗通过“秋千”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
今朝端来照我,水精帘影,云母屏辉。
四面凉风侵席底,月露冷,扇儿无力,玉簪堕地。
此时立尽梧桐影,谁道人行乐?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人间荣辱。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起头。“今朝端来照我,水精帘影,云母屏辉。”开篇便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美好:晶莹剔透的水精帘和如云母般光滑明亮的屏风,映照出一片明亮如镜的世界。然而,这美好的环境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反而让作者更加感到凄凉。
“四面凉风侵席底,月露冷,扇儿无力,玉簪堕地。”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环境的变化:四面袭来的凉风让人感到寒冷,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席子上,使得空气变得清冷而湿润。而手中的扇子已经无力挥舞,玉簪也因为寒冷而从头上滑落。这些细节描写都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尽管身处如此凄凉的环境,作者并没有因此沉沦下去。相反,他选择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此时立尽梧桐影,谁道人行乐?”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态度。他认为,虽然眼前的世界充满了寂寞和孤独,但是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那么人生就仍然充满了乐趣和意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人间荣辱。”这句话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应过于在意世俗的眼光和个人的得失。而应该以一颗超脱的心去面对生活,追求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洒脱,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解连环·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这首词通过对景物和心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态度。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