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

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匆匆染柳熏桃过,赢得锦笺悽调。休重恼。问百五韶光,酝造愁多少。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
流波语,飘送红英最好。西园沈恨先扫。天涯别有凭阑意,除是杜鹃能道。归太早。何不待倚帘,人共东风老。消凝满抱。恁秉烛呼尊,绿成阴矣,谁与玉山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是清代诗人朱孝臧所作。该词以描绘梅州春天景色和送别友人为主题,展现了词人深深的惜春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朱孝臧(1857—1931年),字古微,号沤尹,浙江归安(今湖州)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曾在清朝做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右待郎等职。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丰富的成果,包括诗词、文赋等多种形式。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中不少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创作背景:《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创作于光绪九年(1883年)。当时正值晚清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而朱孝臧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深感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忧虑。在这一时期,他对国家和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会,因此将这种情感融入了他的诗歌之中,创作了这首作品。
  3. 主题思想:全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朱孝臧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他在词中多次提到“锦笺”、“半残稿”等意象,暗示着春天的美丽虽然短暂却令人难忘。此外,他还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来表达对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
  4. 艺术特色:朱孝臧在《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使得整首词既充满了艺术美感又富有哲理意味。例如,他用“悤悤染柳熏桃过”来形容春天的景象,既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又隐含了词人的情感变化。
  5. 词句鉴赏:词中的“近黄昏、悄无风雨,蛮春安稳归了”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傍晚的情景,没有风雨,春光安然归去,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接着,“新颦旧笑。有拆绣池台,迷林莺燕,装缀半残稿。”这几句,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惜春之情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

《摸鱼子·梅州送春,时得辇下故人三月几望书》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的词,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