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人日泛舟花步里

市尽官河得雪清。孤游移舸避妍晴。春愁似水连鸥起,山色通桥与雁平。
年事换,雨香零。题诗谁寄草堂灵。酒醒寺寺钟声发,仿佛江船夜半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 人日泛舟花步里》是清代诗人朱祖谋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人日泛舟赏雪时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岁月更迭、人事变迁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朱祖谋,字藿生,号古微,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他是一位工于倚声的词家,为晚清四大词家之一。这首诗创作于人日泛舟赏雪之时,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感慨。
  2. 诗歌原文:市尽官河得雪清。孤游移舸避妍晴。春愁似水连鸥起,山色通桥与雁平。年事换,雨香零。题诗谁寄草堂灵。酒醒寺寺钟声发,仿佛江船夜半听。
  3. 诗歌赏析:首句“市尽官河得雪清”描绘出一幅冬日河面被雪覆盖的美丽画面。次句“孤游移舸避妍晴”表达了作者独自泛舟,避开晴朗天气的孤独感受。第三句“春愁似水连鸥起”则将春天的愁绪比作流水,与飞鸟相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第四句“山色通桥与雁平”展现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色,与飞雁齐平,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末句“年事换,雨香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化。最后两句“题诗谁寄草堂灵”以及“酒醒寺寺钟声发,仿佛江船夜半听”则是作者在饮酒后醒来,听到寺庙钟声,似乎置身于江船上的夜晚,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
  4. 艺术特色: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哲思。其中,“春愁似水连鸥起”一句尤为精妙,以水喻愁,形象生动。此外,诗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官河水面得雪清”与“山色通桥与雁平”,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鹧鸪天 · 人日泛舟花步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