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寺其一

修竹带朝烟,声喧石底泉。
湖山环法界,梵呗落诸天。
扑面岚光湿,当空塔影圆。
笋舆归路远,回首白云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竺寺其一》是唐代诗人百保创作的一首古风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百保,字友兰,满洲旗人。据资料显示,他在诗歌创作上有显著成就,其作品流传至今。
  •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多有游历名胜古迹的雅好,百保可能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1. 作品原文及其赏析
  • 修竹带朝烟,声喧石底泉:描绘了天竺寺周边的自然景象。修竹如画,早晨的烟雾缭绕,泉水在石头底下潺潺作响。这些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还透露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湖山环法界,梵呗落诸天:展现了天竺寺周围宏伟的湖山景色和佛教文化氛围。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脱俗、与世隔绝的意境。
  • 扑面岚光湿,当空塔影圆:形容云雾缭绕时天竺寺的壮丽景观。这里的“扑面”和“当空”分别描绘了云雾的动态美和天竺寺塔的静谧美。
  • 笋舆归路远,回首白云连:描述了诗人从天竺寺返回时的心境。这里的“笋舆”可能指的是轿子,而“白云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之情。
  1. 历史背景
  • 天竺寺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据史书记载,天竺寺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重建和扩建,成为了一座集宗教、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 天竺寺不仅是佛教信徒的圣地,也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诗篇,如宋代的苏轼等。因此,百保的《天竺寺其一》在当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传颂。

《天竺寺其一》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古风诗。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欣赏到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