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保
【注释】 万县:地名,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晓起:天刚亮就起床。惊回:使睡意突然消失。啼:鸟的叫声。 【译文】 天亮了还躺在床上不能入睡,起来一看江边行船将要出晓天边。水面蒸气和山色相映,分不出是水是雾还是山。一阵阵鸟声叫破万峰烟,惊醒了人。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清晨醒来后看江行欲曙的情景。诗人在晨曦初现之时起床,推开窗户,看到江边行旅就要出航,天空将亮时的景象。“惊回晓梦不成眠”
【赏析】 葛岭是浙江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在灵隐山下。此诗写葛岭景色。首句“修竹不见天”,写山中高爽的气候;次句“隐约有茅屋”,点出山居的幽静。第三句承前意进一步写山居的清幽恬淡;最后两句写春日登临葛岭,欣赏美景。 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葛岭之高爽,后二句写葛岭之美。从结构上看,全诗由外及里、由远及近,先总后分,层次井然。 首句“修竹不见天”,写山高云低。“修竹”指茂密的竹林,“不见天”即“无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读懂诗句内容,把握其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要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携手同游几度春,《骊歌》一曲暗伤神。”意思是:多少次和你手挽手在春天里游玩,《骊歌》响起的时候你伤心得流泪。“濒行相嘱还相慰,始识将离意倍亲。”意思是:即将离别的时候嘱咐她再三,才知道将要分别时她比平时更加依恋。赏析:这两句是说
【注释】 初地:指天竺寺。今方至:现在刚刚到达。层峦:山峰。修篁:修长的竹子,即竹林。三竺路:指天竺寺附近的三座小山。清磬:古乐器名,用木制。百花坛:佛寺中的香案。妙境:美妙的境界。开生面:使本来面目显露出来。慈云:慈悲的云彩。大观:广大的景观。风微松韵静:风轻轻吹过松树,发出悠扬的声音。夕照暮烟闭:夕阳西下,烟雾四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天竺寺景物的写景诗。首联“初地今方至,层峦树杪看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全篇紧扣“见怀”两字,抒写的是友人南归途中的所见所感,情调哀怨凄恻,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质朴自然。首联“西风渐紧雨迷离”,“西风渐紧”点明时节,写送别的时间、季节和氛围;“雨迷离”既写出了天气,又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心情。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枫叶半江添画本,梅花千树动乡思”的画面:江边枫林似画,梅影婆娑,触动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颈联“寄君南国灯前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月夜偶成之作。首二句写景,以金风木叶、银河漏声烘托出静谧的月夜;三、四句则写情,写诗人因乡思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此诗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琢,但意境清远高远,耐人寻味。 “飒飒金风木叶飞”,秋风劲吹,落叶纷飞。秋风,历来为诗人喜爱,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孟浩然的“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等,都表现出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
注释: - 十载晴窗共绣针,挑镫每话至更深。 - 十年的光阴里,我们共同在明亮而舒适的窗户前绣制针线,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们便挑着灯笼,一起谈论到深夜。 - 殷勤此后如相忆,秋月春风两地心。 - 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时刻思念你,就像秋月和春风一样,无论何时何地,我的心始终与你相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恋人分别的场景。他们共同度过了十年的时光,在这十年里,他们一起刺绣,一起谈论到深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巴东三峡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谁家岩畔结蜗庐,门对江流画不如。 谁家:指哪一家,这里指的是某个人家。岩畔结蜗庐:在岩石旁建造了蜗形的小屋子。 蜗牛: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蜗庐:蜗牛居住的房子,形状像蜗牛壳。 门对江流画不如:门前对着长江流水,景色美丽如画,但是比不上小屋子旁边的景色。 画不如:不如画中的景象。形容眼前的景色胜过了纸上的图画。
诗句释义: 1. “数丛竹树好探幽”:描述竹林和树木茂密,环境幽静,适合深入探究或休息。 2. “新笋锄来酒共酬”:用锄头挖掘出新长出的竹笋,与酒一起享用。 3. “瓜步军声惊去雁”:瓜步地区传来的军声使飞走的雁群受到惊吓。 4. “芦湾秋影剩眠鸥”:在芦湾的秋天,只有鸥鸟的影子在水面上留下。 5. “闲看前史消长夜”:在闲暇时回顾历史,消磨漫长时光。 6. “每忆时艰动隐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商隐。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又见枝头红雨飞,近来事事与心违。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树枝上挂着红色的雨滴,好像是春雨落在树上。这里的“又”表示重复或再次出现,暗示诗人已经多次看到这样的景色。“事”指的是作者所经历的事情,可能是某种挫折或者是某种情感上的体验。“心违”则表示这些事情和作者的心情是相反的,也许是失望、悲伤或者愤怒。 椿萱老去悲何极,手足离多信亦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