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清流曲曲通,孤帆幸逐芰荷风。
黑云片片归前浦,紫燕纷纷掠短篷。
岸柳乍摇新水绿,山花遥带夕阳红。
频闻箫鼓知村近,雨过潮平月正中。
舟行晚眺
介绍
《舟行晚眺》是清代诗人朱中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乘舟远眺所见之景的感慨与情感。
朱中楣字远山,庐陵人,明宗室论汶女,吉水兵部侍郎李元鼎室,礼部尚书振裕母。他的作品有《石园随草》。《舟行晚眺》是其七律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流、孤帆、黑云、紫燕等自然景象,以及岸柳、山花、频闻箫鼓等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晚眺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整体布局:诗歌从远望开始,逐步展开,直至结束。首联“远望清流曲曲通”描写了作者远眺时的视觉感受,水流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长长的通道。颔联“孤帆幸逐芰荷风”则转向动态描写,孤帆随着芰荷之风前行,增添了一份诗意和动感。颈联“黑云片片归前浦,紫燕纷纷掠短篷”继续描绘晚霞和飞鸟的景象,黑云缓缓降落,紫燕掠过小篷。尾联“岸柳乍摇新水绿,山花遥带夕阳红”则以静态描写结束全诗,岸边的柳树轻轻摇曳,水面泛起新绿;远处的山花被夕阳染上红晕,色彩鲜明且富有层次感。
意象运用:《舟行晚眺》中的意象丰富且多样,如“孤帆”、“黑云”、“紫燕”都极具画面感与动感,而“岸柳”、“山花”、“新水绿”、“夕阳红”等则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动感的自然场景,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例如“清流曲曲通”,用词简洁而有力,既描述了景色的连绵不绝,又传达出一种流畅自然之感。“黑云片片归前浦”一句,则通过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读者仿佛能够听到那轻柔的归帆声。此外,诗中的用词选择也十分讲究,如“棹轻舟烟景好”,“桃花红褪隔墙枝”,既描绘了具体的景物,也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和想象,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
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中的“清流”、“黑云”、“紫燕”等元素不仅具有直观的美,还富含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比如“黑云”常常被视为不祥之兆,但在这诗中却与“归前浦”相伴,可能暗示着某种变化或新的开始。《舟行晚眺》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自然的独到理解及深厚情感。
《舟行晚眺》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更以其深沉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感情感染了无数后世的读者。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