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见大竹兄

韶华似箭。别恨难消遣。不道古人今又见。减却年来愁怨。
哪堪聚首匆匆。天涯依旧萍踪。添了一番离绪,落花春水西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见大竹兄》是江瑛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旧友重逢时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及其背景:

  1. 创作背景:关于《清平乐·见大竹兄》的创作时间,目前并无确切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江瑛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作。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江瑛通过这样的作品,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诗词原文:韶华似箭。别恨难消遣。不道古人今又见。减却年来愁怨。哪堪聚首匆匆。天涯依旧萍踪。添了一番离绪,落花春水西东。

  3. 诗词注释:此诗中,“韶华”一词常用来指代年华,而“别恨难消遣”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之苦难以排遣的情感。“不道古人今又见”可能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使得昔日的相识再次相遇显得格外珍贵。

  4. 诗词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江瑛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切感受。诗中的“天涯依旧萍踪”和“添了一番离绪”等句子,不仅展示了江瑛对人生经历的深刻体会,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5. 词人简介:江瑛(1617-1689),字莲珊,江苏甘泉(今扬州)人,是一位才情出众的女诗人。她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精通书法和绘画,其作品广受赞誉。

  6. 文学价值:《清平乐·见大竹兄》作为江瑛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它不仅是江瑛个人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集中展现。

《清平乐·见大竹兄》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词,它更是一部反映人性、情感和社会风貌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