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秋柳

黛眉初展。旧日东风院。绿映天涯春渐渐。曾惹深闺离怨。
而今憔悴烟痕。堤边斜日蝉声。最是年年秋恨,阳关一曲销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秋柳》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全篇均为想象之辞,借淮河、汴水、长江、梁苑等地理名称以及黄叶、秋霜等秋季景物,说明行者的去向和路途的遥远。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行程,借淮河、汴水、长江、梁苑等地理名称以及黄叶、秋霜等秋季景物,说明行者的去向,路途的遥远,到达的时间。下片则通过描写秋柳,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词中“淮河流转,汴水流连”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图,同时也暗示了行者即将面临的艰难路程。接着,“秋霜初降,黄叶纷飞”,这些秋天特有的景象,为整个词增添了几分萧瑟之感。在这段描述中,苏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而且借此表达了自己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梁苑故地,秋夜凄凉”一句,则进一步加深了整首词的氛围。这里的“梁苑故地”,既指历史遗迹,也象征着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而“秋夜凄凉”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词中“双庙遗风,漆园傲吏应无”一句,更是将历史的沉淀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通过对双庙(指古代文人雅集之地)的描述,以及对傲吏(指志趣高远、不随波逐流之人)的赞美,表达了苏轼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

《清平乐·秋柳》作为苏轼的一部代表作,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誉,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苏轼词艺的高超水平,更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