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许君男北山楼畔

嘒星暗河汉,素月落丘樊。
送子归幽穴,流萤照寝门。
草虫哭灯死,风雨吊花魂。
谁共茅山隐,牛衣有泪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葬许君男北山楼畔》是清代诗人吴保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葬许君男北山楼畔》的作者是吴保初,字彦复,号君遂,安徽庐江人,生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吴保初在年轻时曾与刚毅争一案,因不满而愤而自脱公服出署,后弃官移居上海,并曾电请西太后归政光绪帝。他工诗文,与陈衍等相酬和,有《未焚草》和《北山楼诗文集》两卷传世。

  2. 诗歌内容:《葬许君男北山楼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哀伤的画面,其中“嘒星暗河汉,素月落丘樊”两句以夜空中星光黯淡、素月高悬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的夜晚氛围。接下来“送子归幽穴,流萤照寝门”两句则表达了对逝者的思念以及送别之情。诗中还运用了如“草虫哭灯死,风雨吊花魂”这样的形象比喻,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3. 艺术特色:吴保初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个人情感,其作品中常融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也不乏细腻婉转的情感表达。通过这些诗作,读者可以感受到吴保初作为一个文人的多面性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4. 历史背景:在清代社会背景下,文人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吴保初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才情,也折射了那个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的文化环境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葬许君男北山楼畔》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情感的寄托。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吴保初的深入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获得对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