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峰歌

火焰山高冲牛斗,中列奇峰九十九。
丹崖赤嶂错落排,几疑巨灵细分剖。
势如众笏参碧天,天梯石栈接云烟。
东升晓日穿山出,槎枒木梳空际悬。
一峰未尽一峰起,山光赫赫难迫视。
巉岩森罗锦屏开,屴崱高撑玉笋峙。
树木高下蔚参差,点缀峰容景争奇。
松柏樟楠挺幽耸,继长增高势弥危。
嶙峋怪石悬崖立,伛偻磬折向人揖。
夕阳返照光四射,俯压培塿何岌岌。
噫嘻宇内多名山,海外得此真奇观。
声教何时化蛮触,披襟猿引绝顶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十九峰歌》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吴德功的作品,创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首诗以其雄奇险恶的地理景观和磅礴大气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台湾岛中部地区火炎山的独特风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 诗歌内容:《九十九峰歌》描绘了九十九座山峰的壮丽景象。诗中的“火燄山高冲牛斗,中列奇峰九十九”开篇即以气势磅礴的笔触勾画出火燄山的巍峨与群峰的雄伟。整首诗通过对九十九座山峰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其错落有致、峻峭险峻的地貌特征,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山水画中。
  • 历史背景:吴德功生活在台湾岛中部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景观资源。他受业于多位名师,学识渊博,对当地的自然和文化景观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他将丰富的地理知识融入诗作中,使得《九十九峰歌》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份珍贵的地理文化记录。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九十九峰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将山峰比作“众笏参碧天”、“玉笋峙”,以及“剑锋如从指边出”等形象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感。此外,诗歌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音乐性。通过这些艺术手法,吴德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力量与神秘的自然世界,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九十九峰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对于热爱自然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值得一读的艺术珍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