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无新书,空阶历古今。
亦作琴筑响,亦作钲鼓音。
如何羁旅士,披衣起长吟。
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
遂令千古雨,此夜愁独深。
雨效东野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效东野体》是清代诗人吴之振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之振,字孟举,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浙江石门人。他是康熙时贡生,官至内阁中书,后归隐。吴之振与吕留良合选《宋诗钞》,并有诗集《黄叶村庄诗集》。吴之振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诗歌原文:《雨效东野体》原文如下:“雨声无新书,空阶历古今。亦作琴筑响,亦作钲鼓音。如何羁旅士,披衣起长吟。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遂令千古雨,此夜愁独深。”
艺术手法:吴之振在《雨效东野体》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雨的独特感受。例如,他将雨声比作“琴筑响”和“钲鼓音”,这些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雨声的节奏和力度,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雨的声音如同乐器演奏出的和谐旋律。同时,诗中的“一点不到地,点点刺人心”更是通过精细的描述传达出雨水的触感和冲击力,使雨的画面跃然纸上。
情感表达:吴之振在《雨效东野体》中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他通过对雨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对雨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特别是“遂令千古雨,此夜愁独深”这两句,不仅表达了他对雨景的喜爱,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展现了他作为羁旅士在夜晚独自感受雨景的情景。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雨效东野体》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更是一种深情的表达。
《雨效东野体》不仅是吴之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为人们提供了一次深入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