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 玉关秋尽雁

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
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塞·玉关秋尽雁》是清代诗人吴伟业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边塞景象的深刻感受和对历史人物李陵的怀念。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作者简介: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清代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
  • 生平经历:吴伟业一生历经清朝初期、中期和晚期,他的诗作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玉关秋尽雁连天,碛里明驼路几千!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
  • 译文解读:诗句通过描绘秋天时玉关外连绵的大雁和碛里的明亮驼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辽阔的边塞景象。夜深人静之时,站在李陵台下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似乎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古人的情感。
  1. 诗词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意象运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对边塞景色的感慨,更通过李陵的故事引发读者对于历史和英雄的思考。
  • 主题表达:诗中的“玉关秋尽雁连天”象征着战争与和平的交织,“碛里明驼路几千”则表达了荒凉与坚韧并存的边境生活。最后一句“夜半李陵台上月,可能还似汉宫圆”,则借古喻今,抒发了诗人对过去辉煌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初年,当时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不断,国家面临着外患的威胁。
  • 个人情感:作为一位经历过战乱的文人,吴伟业在作品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出塞·玉关秋尽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展现了古代边塞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吴伟业用他独特的笔触,将这份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感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