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苦骄阳。居起怎寻避暑方。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恰有天风送细凉。
约客共杯觞。无月围灯意自长。坐过二更归未晚,思量。别后秋深更断肠。
南乡子 · 七月廿三夜小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是清代诗人何振岱的作品。
何振岱,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是清朝福州人。据资料显示,他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曾受聘于江西布政使沈瑜庆的藩署文案。何振岱以其诗作而闻名,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上,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之中。
何振岱的生平和创作时期,正值晚清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他的创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例如,他的《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该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时光流逝的感悟。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使用如“天风送细凉”、“约客共杯觞”等意象,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夜晚的清凉与友人相聚的欢愉。这些词汇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拟人化、排比等,使得整首诗在表达情感时层次分明,既有深沉的情感抒发,又有活泼的场景描绘。这种结合了抽象概念与具象描写的表达方式,让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还蕴含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意义。通过这首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同时,这也为后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灵感来源。
《南乡子·七月廿三夜小集》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何振岱的文学成就,也能深入领会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