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去路遥,遥遥去何处,枫桥与断桥。两岸梅花五更月,布帆吹去风翛翛。
啸傲山水前,岂遂称豪贤。豪贤举动笑腐儒,饮酒纵博胆气粗。
朝出赴急难,夜归提头颅。一旦功成不受报,有时义在仍捐躯。
不然潜生至老死,结屋种树临江湖。雨晴放艇随渔父,客散分餐饲鹤雏。
君不见吴要离,宋林逋。
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是吴嘉纪的一首古风诗歌。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生于1618年,逝世于1684年,是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尤以古风著称。在文学上,吴嘉纪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受到赞誉。
吴嘉纪通过其作品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歌常常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抒发情感和传达哲理。例如在《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这首诗中,“长歌去路遥,遥遥去何处,枫桥与断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道路艰险的担忧,以及对未来未知的迷茫。这种对旅途艰辛的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交通不便的现实,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
吴嘉纪在诗歌中融入了丰富的象征元素和隐喻手法。例如,诗中的“两岸梅花五更月,布帆吹去风翛翛”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还可能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离别的深情怀念。通过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吴嘉纪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和哲理融入到诗歌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不仅是吴嘉纪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文人心态和文学表现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其诗歌的细致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吴嘉纪的文学世界,以及他在那个时代的生活体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