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寂寞正徘徊,惊报家书一纸来。
半是欢欣半还惧,先看函面莫轻开。
奉吾母来札喜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在古代中国的文学领域,阮恩滦的《奉吾母来札喜志》是一首颇具影响力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家庭情感和孝道文化的高度重视。下面将简要介绍该作品:
作者简介:阮恩滦,清代江苏仪征人,字湄川,为阮元孙女、杭州诸生沈霖之妻。她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传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绘画与琴艺,被喻为“琴女”。她的作品多流露出清秀与感伤,并常以佛理入诗,反映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歌内容:诗中描述了诗人收到家书的情景,描绘了画楼的寂寞以及收到家书时的心情变化。诗中既有欢欣也有恐惧,提醒人们在面对重要信件时要小心谨慎,以免过早打开而错失珍贵之物。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风尚和伦理道德的一种反映。《奉吾母来札喜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摹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神与对家国的责任感。诗中对家书的处理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待亲情和国家大事的态度,以及对未知的既期待又忧虑的心态。
《奉吾母来札喜志》不仅是一首诗,它还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与欣赏,不仅能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感受到古人对于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