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芷卿别驾

商声瑟瑟岁云秋,犹喜题襟共唱酬。
九曜灵根尊石丈,古梅清梦到罗浮。
客无风骨终嫌俗,官有仙心最近鸥。
一卷离骚一壶酒,美人香草总牢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宋芷卿别驾》是清代诗人吴子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子光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其对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细腻描绘。以下将深入探讨吴子光的生平背景、作品风格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生平
  • 基本信息:吴子光,原名儒,字士兴,号芸阁,晚年自号铁梅老人或铁梅道人。他的原籍广东嘉应州,生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卒于光绪十九年(1883),享年六十五。吴子光在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但屡试不中。
  • 创作背景:渡台后,吴子光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长于诗,尤长骈体。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府多年。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
  1. 作品风格
  • 诗歌主题:《寄宋芷卿别驾》展现了浓厚的友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商声、共唱酬和梅花清梦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不舍情绪。
  • 语言特色:吴子光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充满情感。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和对友人情感的抒写,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 文化内涵:诗中的“九曜灵根”、“古梅清梦”和“一卷离骚一壶酒”等元素,不仅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吴子光善于通过具体的场景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例如,“犹喜题襟共唱酬”一句,不仅描述了与友人共同吟唱的场景,更传递出一种深厚的友谊和相互支持的精神。
  • 意境深远: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 艺术创新:虽然这首诗属于传统的七言律诗,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独到之处,如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既符合传统诗歌的格律要求,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吴子光的《寄宋芷卿别驾》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歌,也是一部展现其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