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光
赠富崇轩乐贺司马诗并序其二 六桥烟柳古馀杭,蟋蟀微闻葛岭旁。 放鹤亭空芳草外,骑驴人老落花中。 西陵松柏怜苏小,南渡河山奠岳王。 最是家园风味美,一帘香篆梦钱唐。 注释:六桥,指的是西湖的苏堤和白堤。烟柳,指春日里垂柳轻拂湖面的景象。蟋蟀,一种昆虫,在秋天发出声音。葛岭,位于杭州西湖风景区内。放鹤亭,是古代文人雅士欣赏美景、吟诗作对的地方。芳草,这里指西湖边茂盛的野草。骑驴人,指诗人自己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第一句为诗句,后面紧跟译文。 - 第二句和第三句为一组,也是以诗句后跟译文的形式出现。 - 第四句开始,是独立的四句诗,每句都对应后面的译文。 -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总评。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上抚军徐树人夫子 - 这里的“上”可能是指官职或者地位。 - “抚军”通常是指掌管军事的官员。 - “徐树人夫子”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上司
《纪变绝句》是清代诗人吴子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昆池劫火到东瀛:昆池,指的是昆明池,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因汉武帝时凿池而名。劫火通常指佛教中的大灾难之火,此处可能隐喻战乱或天灾带来的破坏。 2. 班马中宵似有声:班马,指的是班固所著的《汉书》,其中“班固”即“班马”。中宵,意指深夜。此句可能暗示历史的变迁和未来的警醒。 3. 十万黄巾低首拜:黄巾
【注释】 纪:史。吴发:人名,此处指诗人自谓。休论短与长:不要谈论谁的长短。 墨磨盾鼻愿谁偿(shàn):指用黑墨磨盾牌鼻端,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君王效力。 九千岁:指汉武帝。太白:指太白金星。夜郎:汉代的西南夷国,在今贵州省一带。 【赏析】 诗写一位不得意的士子之感慨。首句说:“不要争论谁的才能高。”这是对“休论短与长”的具体解释。“吴发”,是诗人自谓的名字。 次句说:“磨墨准备替君主出力
南风吹律死声闻,甚恶居然近楚氛。 一笑请缨羁阙下,更无人学汉终军。 注释:南风的吹动使得法律宣告死亡,非常讨厌竟然与楚地的风气相似。我笑着请求缨子被束缚在朝廷之下,再也没有人能像汉代终军一样去请缨了。 赏析:诗人通过描写南风的吹动以及楚地的风气,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清廉正直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徐树人的上抚军(高级官员)的赞誉之词。以下是逐句解释: 第1句:“上抚军徐树人夫子” 注释:这里的“夫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表示尊敬和尊敬的意味。 赏析:诗人直接点明了自己的身份,即他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评价这位上抚军的。 第2句:“燕台骏骨市金鞍” 注释:燕台是古代的地名,这里用来代指京城。骏骨是指英俊的人才。市金鞍指的是在京城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寄题延平王庙壁》。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 诗句: 曾读丰碑渤澥东,开疆犹仰大王风。 译文: 我曾在东海之滨阅读那些丰碑上的文字,那些文字记录了大王的功绩和风采。 赏析: “曾读丰碑渤澥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通过“丰碑”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之情。“开疆犹仰大王风”进一步强调了大王的功绩与影响力
注释:费尽金钱只为报答旧恩,我怜惜人才却因曹瞒而感动。你知道中郎侯的谶语吗?抱得胡人之子为外孙。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当时他正流落至洛阳。诗中“题文姬归汉图”指的就是杜甫为《文姬归汉图》所作的题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曹操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矍铄翁真海内推,几年偃伯奏灵台。 一家儿女恩犹割,万里欃枪力可回。 金紫半逢青眼里,功名都向赤心来。 燕然山上风云壮,濡笔铭勋待隽才。 逐句释义: 1. 矍铄翁真海内推,几年偃伯奏灵台。 - 矍铄:形容人精神饱满、健康有活力的样子。 - 海内:指天下,这里泛指整个国家或世界。 - 推:推崇、推崇的意思。 - 偃伯:停止战争,使和平安定。 - 奏灵台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注意要结合注释来理解。如“蜃气楼台转眼空”,“蜃气楼台”是比喻之语,意思是说那些虚无缥缈的幻境和繁华景象,转瞬即逝,就像海市蜃楼一样。“雄心已死田横岛”,是指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乌江时,刘邦曾派人招其复起,项羽却以“吾不起此郡中”为答。“疏草都归鲍氏骢”,指西汉初年,汉文帝时,有贤臣晁错上书建议削减诸侯封地,削弱王国势力。晁错被杀后,他的弟弟晁错之子晁错事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