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丰碑渤澥东,开疆犹仰大王风。
阖门骨肉杯羹底,千里江山锦绣中。
明代兴亡归劫数,史家成败论英雄。
似闻鹿耳鲲身畔,呜咽潮声早晚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的《寄题延平王庙壁》。下面逐句翻译,并附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第一句:
诗句: 曾读丰碑渤澥东,开疆犹仰大王风。
译文: 我曾在东海之滨阅读那些丰碑上的文字,那些文字记录了大王的功绩和风采。
赏析: “曾读丰碑渤澥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通过“丰碑”这一意象,诗人传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之情。“开疆犹仰大王风”进一步强调了大王的功绩与影响力,以及诗人对于这种精神传承的尊重和景仰。
第二句:
诗句: 阖门骨肉杯羹底,千里江山锦绣中。
译文: 全家上下都把酒当歌,享受这团圆的欢乐;万里江山如诗如画,充满了锦绣般的美丽。
赏析: “阖门骨肉杯羹底”描绘了一幅家庭和睦、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阖门”指全家,“骨肉”则是指家人,两者结合暗示了一个大家族的和谐氛围。“杯羹底”意味着在欢庆的氛围中,人们尽情享乐,无需担忧其他事务。接着,“千里江山锦绣中”展现了国家辽阔壮丽的景色,如同精美的绣品一般。这里的“千里江山”不仅指的是地理上的广阔,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第三句:
诗句: 明代兴亡归劫数,史家成败论英雄。
译文: 明代的兴衰成败被命运所主宰,历史的评价标准在于英雄豪杰。
赏析: “明代兴亡归劫数”反映了诗人对于朝代更迭的一种宿命论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和规律。而“史家成败论英雄”则体现了历史学者对于英雄人物的评价标准,即他们在乱世中所展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领导力。
第四句:
诗句: 似闻鹿耳鲲身畔,呜咽潮声早晚同。
译文: 似乎能够听到鹿耳山的鲲鹏旁,潮水的呜咽声早晚都能听见。
赏析: “鹿耳鲲身畔”可能指的是某座著名的山峰或景点附近,而“鸣咽潮声早晚同”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悠长的自然声音,仿佛能够感受到潮水的声音在每个清晨和夜晚回响,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