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光
吴子光,年六十五。 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 长于诗,尤长骈体。 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 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 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 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
送梁星槎源明府之浦城任
鸾凤雄姿上九天,英年早著祖生鞭。 六条考绩存真鉴,百里程才让大贤。 宓子弦歌花作县,邺侯风骨吏如仙。 文章润色吾曹事,定有军民画像传
赠香根先生诗有序
五星奎聚照嵩台,大海成连遇异才。 论事不搜三古后,读书曾过八千来。 证将知己心非石,修到前身骨是梅。 历代史中循吏传,独尝甘苦味如回
寄宋芷卿别驾
商声瑟瑟岁云秋,犹喜题襟共唱酬。 九曜灵根尊石丈,古梅清梦到罗浮。 客无风骨终嫌俗,官有仙心最近鸥。 一卷离骚一壶酒,美人香草总牢愁
题沈以南茂才一家园
连朝听唱比红儿,人掩帘栊静画眉。 百尺楼台三品石,六朝花柳一家诗。 逢卿白眼风犹古,搔首青天句益奇。 忆否谪仙真面目,乐天以后有微之
借书一首
陆澄文史久成堆,手泽摩挲日百回。 往事已随流水去,他乡如遇故人来。 诗书浩劫消烽火,富贵浮名谢酒杯。 掩卷沉思开卷诵,青灯有味未心灰
士兴,原名吴子光,清代诗人
吴子光,年六十五。 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 长于诗,尤长骈体。 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 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 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 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
吴子光
吴子光,年六十五。 青少年时在家乡熟读儒家经典,博览诸子百家著作及稗官野史,然屡试不进,遂于道光十七年(1837)渡台,后寄籍台湾淡水,以课馆为业,暇则以诗文自遣。 长于诗,尤长骈体。 同治四年(1865)中举,受知于台湾道台徐宗干,充幕僚多年。 同治七年(1868)应淡水知府陈培桂聘,参与《淡水厅志》之修撰。 光绪四年(1878)应聘主讲文英书院。 是年,彰化望族三角仔庄吕氏新葺筱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