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书授箓也休论,栖宿犹堪傍市门。
何事空村来啄粟,可知挟弹有王孙。
村舍雀二首
介绍
《村舍雀二首》是吴敬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特色:
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年),清代文学家,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斋,又号东篱。他出生于安徽全椒的望族家庭,因家境衰落而流寓于南京,后迁居扬州。吴敬梓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擅长讽刺小说。其代表作《儒林外史》被誉为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
诗歌原文节选:衔书授箓也休论,栖宿犹堪傍市门。何事空村来啄粟,可知挟弹有王孙。 昏目还应虑夕晖,春暄且趁短垣飞。无端一阵催花雨,湿透嘉宾褐色衣。
诗歌内容解析:此诗以“村舍雀”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反映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观察与感悟。首联“衔书授箓也休论,栖宿犹堪傍市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颔联“何事空村来啄粟,可知挟弹有王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闲适,同时也暗示了世事无常,富贵如浮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昏目还应虑夕晖,春暄且趁短垣飞。”展现了乡村春天的景象,既有黄昏时分的温暖,又有春天的生机。尾联“无端一阵催花雨,湿透嘉宾褐色衣。”则以一场春雨作为收尾,既增添了诗意,也暗示了人生的多舛与变化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又透露出诗人的人生感悟。
艺术手法鉴赏:吴敬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此外,诗歌中的意象选择也很有讲究,如“衔书授箓”象征着名利双收,“挟弹有王孙”则暗示了权势与地位的无常,这些都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
文化背景与影响:《村舍雀二首》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吴敬梓及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文献,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乡村生活和文化风情的宝贵资料。
《村舍雀二首》不仅是吴敬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