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书授箓也休论,栖宿犹堪傍市门。
何事空村来啄粟,可知挟弹有王孙。
诗句,是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译文则是对诗句的准确解释和表达。下面是对《村舍雀二首》的逐句释义、赏析以及相关背景介绍;
诗作原文:
衔书授箓也休论,
栖宿犹堪傍市门。
何事空村来啄粟,
可知挟弹有王孙。诗句注释:
- 衔书授箓也休论:意为无需讨论如何获得官职或权力。
- 栖宿犹堪傍市门:意味着尽管身处偏僻之地,但仍然能够与市井生活保持一定的联系。
- 何事空村来啄粟:表示为何会有鸟来到空无一人的村庄啄食粮食。
- 可知挟弹有王孙:暗示那些手持弓箭的人可能是富有的王公贵族。
- 诗句赏析:
- 隐逸生活:通过描述村庄中的宁静生活,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自然和谐: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即使在无人的村落中,也有生命的活力存在。
- 社会观察: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如王公贵族的存在与否。
- 相关背景介绍:
- 作者许浑简介:唐代诗人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他的诗歌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主,艺术上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水、雨等自然景观,后世将他与杜甫并称为“许杜”。
- 文化意义及历史影响:
- 文人隐逸思想:在古代中国,文人士大夫常常追求隐逸的生活方式,远离世俗纷扰。这种思想在《村舍雀二首》中得到了体现。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类社会相互交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社会观察与反思:通过对王公贵族生活的描绘,许浑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地位的思考。
《村舍雀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意境的诗歌。它不仅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也是对人生和历史的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