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光冉冉过楼台,仄径扪萝破藓苔。
仙客已归蓬岛去,名园仍向冶城开。
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
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五言律诗。它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诗人在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我们来看第一句“晴光冉冉过楼台”,这里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阳光明媚,透过云层洒在楼台上,使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和温暖。这里的“楼台”可以理解为古代的建筑,而“晴光”则是指晴朗的天空,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们看到“仄径扪萝破藓苔”。这句诗描绘了一条弯曲的小径,诗人正沿着小径前行,用手抚摸着生长在地面上的藤蔓和青苔。这里的“仄径”可能意味着小路或小道,而“扪萝”则是指攀爬树木的动作。诗人通过这些动作,表现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和亲近感。
我们看到“仙客已归蓬岛去”,这里提到了一个名叫“蓬岛”的地方,通常被认为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诗人用“仙客”来形容那些曾经在这个地方隐居的仙人,他们现在已经回到人间,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这里的“归”字表达了一种回归的情感,而“蓬岛去”则暗示了这些仙人已经离开尘世,追求更高的境界。
我们看到“名园仍向冶城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仙人已经离去,但那些曾经的美丽园林仍然开放着。这里的“名园”可能是指那些曾经闻名遐迩的园林,而“冶城”则是指当时的城市。诗人用“向”字表达了这些园林依然存在的意象。
我们看到“独怜残雪埋芳草”,“又见春风绽野梅”。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景色。第一句“独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他独自欣赏着被残雪覆盖的芳草地,感叹大自然的美好却又无法与之共存。第二句“春风绽野梅”则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梅花在温暖的春风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我们看到“十载知交存此地,袛今寥落不胜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谊的怀念之情。这里的“知交”可能指的是多年的老朋友,而“十载”则是指十年的时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和怀念。然而,由于时间的流逝,如今的他感到无比的寂寞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对冶山园亭的描绘和对仙人、梅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让人深感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