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璧联辉

遥瞻奎璧应天文,一带联辉岛屿分。
港有藏珠同焕烂,澳还韫玉共缤纷。
依稀斗柄移芳甸,仿佛星垣接瑞云。
形势漫论相仿处,地灵人杰正堪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奎壁联辉》是清代诗人吕成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
  • 吕成家:字建侯,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澎湖东卫社人。他天性友爱,与兄弟祖合、志略等数人关系密切。诸子侄多业儒,从弟作屏和侄因方都是诸生。子逢时则武生。
  1. 文学风格
  • 吕成家的诗歌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展现,其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吕成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受人文影响,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思的探索。
  1. 艺术特色
  • 意境描绘:《奎壁联辉》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遥瞻奎璧应天文”和“一带联辉岛屿分”,通过这些生动的描述将自然景观与天文现象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宏观的自然美。
  • 情感寄托:诗歌中渗透着作者对于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共同欣赏的愿景。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吕成家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中的人文元素,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例如,“港有藏珠同焕烂,澳还韫玉共缤纷”不仅描述了岛屿的美景,也暗含了人才辈出的寓意。
  • 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吕成家传递了一种追求高洁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理想。
  1. 历史价值
  • 地方文化传承:《奎壁联辉》作为清代的地方文学作品,记录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对于研究清代文学和当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建筑文化象征:吕成家的这首诗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奎璧联辉楼”的文化背景,该楼位于平和县,历史悠久,成为了当地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吕成家的《奎壁联辉》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