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起雾

怪石当年列画图,天然形势拟香炉。
轻笼薄雾浓还淡,细篆微烟有若无。
文豹潜藏看隐约,腾蛇吞吐认模糊。
欲知兽炭频添处,有客吟诗正撚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香炉起雾》是清代诗人吕成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作者:

  1. 作者简介
  • 吕成家:字建侯,清嘉庆年间(1796~1820)人士。吕成家年少时聪慧颖异,工书画,能诗,尤其擅长琴筝。他多次应试未中,之后便专心于山水的怡情与吟咏创作中。吕成家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与吴性诚等文友常相互唱和,且在去任后还寄送短章以作纪念。晚年更是沉溺于诗歌的创作之中,终其一生以寿终。吕成家的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其中不乏传世之作,如《香炉起雾》。
  1. 诗歌原文
  • 全文:《香炉起雾》
    怪石当年列画图,天然形势拟香炉。
    轻笼薄雾浓还淡,细篆微烟有若无。
    文豹潜藏看隐约,腾蛇吞吐认模糊。
    欲知兽炭频添处,有客吟诗正撚须。
  • 翻译:当年这些怪石头被绘制成了画图,它们天然的形状仿佛在模仿香炉。轻拂的薄雾浓淡相宜,细微的烟雾若有若无。文豹隐蔽其间,只能隐约见到它的轮廓,腾蛇则似在吞吐。想要知道那些火炭频繁添置的地方,正好有一位客人正在吟诗,他的胡须随着吟诵的动作而轻轻捻动。
  1. 诗歌解析
  • 意象:这首诗中“怪石”与“香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自然天成,后者人为塑造,形成一种天然与人工的对照。“轻笼薄雾”与“细篆微烟”描绘了一幅朦胧而又细腻的自然景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领悟。
  • 情感表达:通过“欲知兽炭频添处”,吕成家似乎在暗示着某种隐秘或秘密的存在。这种用隐晦的方式表达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最后一句“有客吟诗正撚须”,则是诗人借助吟诗者的形象来强化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香炉起雾》的解读,可以看到吕成家如何巧妙运用语言和意象,将自然的美和人的感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深远意境的诗歌。这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