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花奴,老且秃,千里来依瀛海曲。巧作河阳烂漫春,羞为白下纪纲仆。
学圃当年事已空,朝华夕秀感秋风。主人节钺何时谢,平泉策策鸣孤桐。
草茅三径杂荃蕙,传舍间田榛莽封。我本秦淮旧花叟,花残木剩身安容。
知君惜花兼感旧,愿守君家花数丛。予闻太息还深省,往事浮云催短景。
忆昔书生出塞时,风霜朔漠圭棱凛。艰难磊落世谁知,貂敝砚穿巾笥冷。
际遇军中只白衣,历官清要声名迥。三十年来特达知,开府勋名重行省。
种花能回天地春,要使奇温生万井。畿辅家刊堕泪碑,只今父老犹悲哽。
碌碌灌花奴,家藏十获书。愿取橐驼裁树意,甘棠遍植万千株。
秣陵灌花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秣陵灌花奴》是清代诗人吴贻诚创作的古诗,全诗如下:灌花奴,老且秃,千里来依瀛海曲。巧作河阳烂漫春,羞为白下纪纲仆。学圃当年事已空,朝华夕秀感秋风。主人节钺何时谢,平泉策策鸣孤桐。草茅三径杂荃蕙,传舍间田榛莽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紧密相关。吴贻诚,字子云,号梅村,清代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史料记载,吴贻诚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故,曾一度被贬至边远地带,但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最终得以重归文坛。
从诗歌的内容分析,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的“灌花奴”形象生动,通过对其外貌和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农夫的形象。他千里迢迢来到诗人的故乡,希望能够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归宿。
诗歌的语言风格质朴而深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其中,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又能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魅力。这种风格的特点在于用词朴实无华,却又不失深度和韵味。例如,“巧作河阳烂漫春”一句,既描述了春天的美好,又巧妙地运用了“烂漫”一词来形容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秣陵灌花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它通过诗人的眼睛,将一幅幅充满生机与变化的田野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曾经经历过风雨洗礼的岁月。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思生命的意义及其在自然与社会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