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

随风衮衮软尘埋,懒上摩肩十二街。
故里何堪长作别,残年且住亦为佳。
寻巢那省禽思越,失性真同橘渡淮。
惟有东皇如旧识,探春先制两芒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是清代诗人吴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深沉的思绪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岁暮之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吴璜,字方甸,号鉴南,浙江山阴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曾在户部主事、湖南澧州知州等职位上有所作为。然而,命运的无常让他在四川军需局工作期间遭遇不幸,从高处坠崖身亡。尽管英年早逝,但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如《黄琢山房集》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2. 诗歌原文:随风衮衮软尘埋,懒上摩肩十二街。故里何堪长作别,残年且住亦为佳。寻巢那省禽思越,失性真同橘渡淮。惟有东皇如旧识,探春先制两芒鞋。
  3. 诗歌赏析:这首诗以“岁暮书怀”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首句“随风衮衮软尘埋”描绘了一幅风尘滚滚的画面,表现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主题。接着,“懒上摩肩十二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也反映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
  4. 艺术手法: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例如,“寻巢那省禽思越”中的“寻巢”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顾;“失性真同橘渡淮”则通过柑橘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坎坷。此外,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和谐统一。
  5. 文化背景:《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对诗歌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朝初期,国家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得以施展才华。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国力的衰退,社会环境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些都反映在吴璜的诗歌中。
  6. 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宇宙法则的思考。吴璜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个体幸福的关注,也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关注。
  7. 情感表达: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而深刻。他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不满,更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直白又含蓄,既能触动读者的心弦,又能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8. 历史评价:历史上对吴璜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他的诗歌作品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他的某些作品持批评态度。这种多元化的声音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9. 启示意义:通过对《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魅力。同时,这部作品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积极进取,同时也要有一颗宽容和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不定。

《岁暮书怀次宝意舅氏韵》不仅是吴璜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