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关道中

淼淼官塘路,劳劳客子心。
鸿声楚天阔,枫叶古祠深。
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
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浒关道中》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浒山道中》的作者王士禛,字子真,别号贻上、渔洋山人等,新城(今山东桓台)人。他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的进士,后来累官至刑部尚书,但因事被革职。王士禛在工诗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倡导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录在《带经堂全集》中。
  2. 诗词原文:《浒山道中》原文如下:“淼淼官塘路,劳劳客子心。鸿声楚天阔,枫叶古祠深。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 诗句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官塘路上行人的刻画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3. 诗词赏析:吴祥的这首诗以“淼”字开头,形容官塘路上的景象,给人以开阔无垠的感觉。“鸿声楚天阔”则通过鸿雁远飞的声音来象征旅途中的孤独与自由。“枫叶古祠深”则表达了对古老祠堂的深深怀念,以及秋天带给人的感慨。最后两句“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则是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浒关道中》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无常。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其内容和意义,无疑能增加他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