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客次

邮亭接淅去滇中,又送江流入海东。
璀璨园林留法物,喧豗朝市杂欧风。
壮游万里经圆峤,听讲诸生笑老翁。
纵览瀛寰新气象,神山初日正曈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瀛客次》是清代诗人吴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鲁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日交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碰撞。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吴鲁生平简介:吴鲁(1845~1912),字肃堂,号且园,晚年自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福建晋江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有着深厚学识的学者。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科状元,官翰林院修撰,历任陕西乡试副考官、安徽学政等职。
  • 诗歌创作背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朝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而八国联军的入侵更是将国家的危机推向了顶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吴鲁创作了《东瀛客次》,通过描写自己作为过客在日本的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思考。
  1. 诗句解析
  • 寄语祖国:“壮游万里经圆峤”,这句诗意味着吴鲁历经万里之遥,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挑战。“听讲诸生笑老翁”描绘了他作为一名老者,依然坚持教学的场景,反映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 文化交融:“璀璨园林留法物”,这里的“法物”可能指的是来自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如庭园中的植物等,表明了日本文化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影响与融合。
  • 社会现状:“喧豗朝市杂欧风”,这里的“欧风”指的是欧洲的文化风格,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多元文化交融现象。同时,“纵览瀛寰新气象”则展示了作者对世界变化的敏锐感知和深刻理解。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东瀛客次》以其精湛的书法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吴鲁的艺术成就。其诗歌语言简洁有力,情感丰富细腻,是研究清末民初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历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以及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吴鲁的《东瀛客次》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和经历的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把读者带入到那个动荡而又开放的时代。对于有兴趣了解清朝晚期历史和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