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峰晚眺

迭嶂层层翠欲流,剑门高劈乱山头。
堤间野絮蒙归马,墙外花枝入废楼。
碧岸轻烟桃叶暝,朱栏细雨柳丝柔。
东风绿尽江南草,啼断莺声不放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锦峰晚眺》是清代吴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吴暻,字子寿,号秋帆,是清朝中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尤其是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描绘,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作品风格:吴暻的诗歌风格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1. 诗歌原文
  • 迭嶂层层翠欲流,剑门高劈乱山头。堤间野絮蒙归马,墙外花枝入废楼。碧岸轻烟桃叶暝,朱栏细雨柳丝柔。东风绿尽江南草,啼断莺声不放愁 。
  • 这是吴暻在《锦峰晚眺》中描述的自然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面。
  1. 诗歌解析
  • 叠嶂青山:诗中提到的“迭嶂”指的是层层叠叠的山脉,给人以深远和壮丽的感觉。“翠欲流”则表达了山峰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的景象。
  • 剑门山景:“剑门高劈乱山头”形容了剑门山险峻而雄伟,山势如刀劈般锋利,给人一种雄壮的感觉。
  • 堤边野景:诗中的“堤间野絮蒙归马”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画面,野花随风轻轻摆动,归家的马匹踏过,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废弃楼宇:“墙外花枝入废楼”则带有一种荒凉的美,废弃的楼宇与盛开的花枝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变迁。
  • 自然美景:最后两句“碧岸轻烟桃叶暝,朱栏细雨柳丝柔”,通过对色彩和气氛的刻画,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语言简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诗中的意境。
  • 象征意味:诗中的“碧岸”、“朱栏”、“桃叶”等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1. 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锦峰晚眺》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 审美教育: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启发人们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 思想启迪: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学观念,对于现代人理解和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锦峰晚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对于喜爱文学的朋友来说,《锦峰晚眺》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