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行 · 周孝侯台

雉堞斜通势不孤。春树参差画图。斩蛟射虎只须臾。英雄偏爱读奇书。
花寂寞,草模糊。红衬斜阳影铺。回头四十八年馀。老夫曾此戏鸠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远行·周孝侯台》是清代词人吴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历史意蕴。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望远行·周孝侯台》的创作背景是清代的词坛。吴绮,字南津,号绮霞子,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此词便是其中佳作。

  2. 作品原文:《望远行·周孝侯台》全文如下:雉堞斜通势不孤,春树参差画图。斩蛟射虎只须臾,英雄偏爱读奇书。花寂寞,草模糊,红衬斜阳影铺。回头四十八年馀,老夫曾此戏鸠车。

  3. 词的解读:《望远行·周孝侯台》中的“雉堞斜通势不孤”、“斩蛟射虎只须臾”展现了周处读书台周围雄伟的自然景观,以及他年少时的英雄气概。“花寂寞,草模糊,红衬斜阳影铺”则通过花、草、红阳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而又不失生机的景象,与周处的豪放精神形成了鲜明对比。“回头四十八年馀,老夫曾此戏鸠车”反映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生老去的无奈与沧桑感。

  4. 艺术特色:《望远行·周孝侯台》以其生动的画面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周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示了词人卓越的文学才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 文化意义: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望远行·周孝侯台》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该词的研究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词坛的风貌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望远行·周孝侯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座历史的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递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