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
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是晚清诗人李鸿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正值李鸿章作为北洋大臣,参与外交活动的时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鸿章,字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他曾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如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并曾与曾国藩共同抵抗太平军。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李鸿章访问俄国期间,这一年他正处于外交舞台的中心位置,参与了多场重要的外交活动。作为清朝的重臣,李鸿章不仅在国内推行自强求富的政策,也在国际舞台上努力寻求国家的独立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雪霁登程将至宿松》既是对个人行程的描述,也可能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愿景。

  3. 诗作原文及注释:诗中的原文如下:“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旅途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思考。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李鸿章时代背景与个人抱负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李鸿章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