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海日

汤谷之水何泱泱轮囷大木生其阳。同根两干万馀里,其间有国名扶桑。
地临仙岛蓬莱渡,蛟室龙宫还布护。幻景楼台变化多,天琛穴鳅频相妒。
君不见金乌闪闪起碧波,欃枪惊落摇婆娑。魑魅魍魉各消散,尧天舜日光融和。
又不见岛屿风清商贾聚,鲸鲵浪靖征帆布。文身黑齿游恩波,金汤百二雄东顾。
团团金阙走华光,乾坤大地长辉煌。人生醉醒几驹隙,笑看扶桑海日真文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扶桑海日》是清代诗人宋永清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与主题
  • 诗歌原文:汤谷之水何泱泱,轮囷大木生其阳。同根两干万馀里,其间有国名扶桑。地临仙岛蓬莱渡,蛟室龙宫还布护。幻景楼台变化多,天琛穴鳅频相妒。
  • 主题解读:诗中描绘了一幅瑰丽的图景,以汤谷之水为背景,描述了大木生长的景象,以及一个名为扶桑的国家。诗中的“地临仙岛蓬莱渡”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幻景楼台变化多”则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宋永清在《扶桑海日》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汤谷之水”象征着纯净而深远的水源,而“轮囷大木”则暗示着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 象征意义: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观,还隐含了深刻的哲理。扶桑国的存在象征着理想或完美境界的追求,而仙岛蓬莱渡则暗示了人们对于超越现实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语言风格:宋永清的语言风格古朴而富有韵味,通过简洁有力的词句传达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能够引人深思。
  1. 历史与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扶桑海日》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风貌。通过对古代传说和神话的描绘,诗作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文化象征:扶桑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树,代表了不朽和永恒。诗中对扶桑的描述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于永恒价值的颂扬。同时,扶桑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扶桑海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幅精美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神秘的世界。宋永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古典世界。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读和深入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