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 秋柳

旗亭陇首。正新霜乍点,斜日风骤。一片秋声,几树萧疏,惊心十里津堠。行人欲折还教住,为记得、别离时候。洒渭城、朝雨如烟,曾向画桥分手。
何处无情玉笛,忍教一夜里,吹堕江口。系马无人,认取寒枝,惟有晚鸦依旧。相思最是鸳鸯渡,应渐冷、碧纱窗牖。纵待得、来岁春还,只恐那人腰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疏影·秋柳》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色彩的词作。该作品由李良年所创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场景的深切怀念与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疏影·秋柳》:

  1. 作者简介
  • 李良年(1642—?),字叔夏,江苏无锡人,号西涯,南明遗民。他以词名重一时,其词作多表达个人情感及历史沧桑之感,风格清新脱俗,颇具艺术魅力。
  1. 作品原文
    旗亭陇首。正新霜乍点,斜日风骤。一片秋声,几树萧疏,惊心十里津堠。行人欲折还教住,为记得、别离时候。洒渭城、朝雨如烟,曾向画桥分手。

  2. 词中意象

  • 旗亭陇首:此处指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之地。
  • 新霜乍点:描述初霜降临的景象。
  • 斜日风骤:描写傍晚时分风大且急。
  • 一片秋声:形容秋天的声音或氛围。
  • 几树萧疏:描写树木显得稀疏、凋零。
  • 惊心十里津堠:形容距离感带来的心理震撼。
  • 别离时候:指过去分别的情景。
  • 洒渭城、朝雨如烟:渭城即今陕西咸阳,古时渭城附近常发生战事,故有“朝雨如烟”之说。
  • 曾向画桥分手:指曾在某地(画桥)与某人告别。
  1. 词作背景
  • 此词作于清康熙十八年,当时李良年应博学鸿词科,被授予检讨之职。这首词反映了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心境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1. 词作鉴赏
  • 情感深沉:词中充满了浓郁的离情别绪,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哀愁与不舍。
  • 意境高远:全词语言优美,意境开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文化内涵:词中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追求。

《疏影·秋柳》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和深刻的人文情怀的融合体。它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清代词坛的风采,也在文化意义上传递了深厚的情感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