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家送荇溪归里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
吟啸。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笛家送荇溪归里》是清代诗人李良年创作的一首古诗,其词牌名为“笛家”。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故人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家乡和旧日情谊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良年:字子章(号雪园),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 作品原文
  • 原文: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1. 诗词鉴赏
  • 意象与情感: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骑马迎客、扫门而入的场景,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故人归来的喜悦。
  • 意境与象征:通过“溪山”、“茅檐”等自然元素,诗人传递了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李良年的《笛家送荇溪归里》不仅是一首表达乡愁的诗歌,也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展示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